5月18日,由省文物局与中国联通山西省分公司共同举办的“5G智慧文博联合创新实验室”启动仪式在山西博物院举行,双方签署了“5G智慧文博联合创新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该实验室将把山西历史文化的优秀基因与新技术相结合,推出更多“文物+科技”引领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在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山西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生,为山西打造智慧文博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契机,同时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全世界人民了解山西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平台。
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5G智慧文博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创建,正是山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之一。
目前,我省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为丰富,内容和手段更有新意、更接地气,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了工作有创新、效能有提高、惠民有实效,全省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推进
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形成。目前,我省已完成市县两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任务(出台服务目录)128项、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任务183个,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17881个,省市两级15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顺利完成。
各级公共文化服务特色鲜明。晋城市立足文旅融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战略部署及晋城市“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重点工程项目,结合国家标准谋划创建工作,为全省乡域文旅融合提供了示范借鉴。晋城市、吕梁市临县的“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获批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资格。临县将示范项目建设与整县脱贫工作牢牢绑定,坚持项目建设不脱离乡土特色、乡土特色助力项目建设,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显其能,积极调动“乡土能人”开展特色培训展演,形成“一村一品”的群众文化发展格局。
公共文化数字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重点依托省级文化馆、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统筹全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科学规划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内容,开发地方特色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产品,省市县三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
群众文化系列惠民活动更加丰富,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群众文化系列惠民活动持续不断。2019年6月至11月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以基层为主阵地,2.5万余场活动陆续上演,其中各级重点示范活动3000余项,参赛队伍300余支,参与演出人数270余万,惠及群众2000余万人次。“礼赞祖国放歌山西”百团万人合唱展演在阳泉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开唱,来自全省11市的百支合唱团徜徉在歌声的海洋里,唱红歌、忆先烈,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抒发爱国情怀。“繁荣盛世鼓舞山西”锣鼓艺术展演、“梨园歌盛世”山西省第二届地方戏曲票友展演等省级示范品牌活动走进景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开展文化互动交流,展现三晋风采、山西形象。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基层百姓搭建了舞台,真正让百姓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让文化艺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组织活动1500余场,省市县乡村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实现了天天有演出、处处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节日期间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活动期间,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下基层送演出、放电影、送图书、办讲座培训,利用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举办展演展示、文化普及、阅读推广等群众文化活动,结合各地特色年俗文化传统,举办灯会、票友会、秧歌会、舞龙舞狮等文娱活动,为基层群众送去了丰盛的年节文化盛宴,受到了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繁荣群众文艺,面向全国征集群众文艺作品,并评选产生了小戏、小品、曲艺、音乐等4类100部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群文作品,建立了首批百部优秀群文作品库,为选拔“群星奖”作品孕育后备力量。其中,曲艺类最佳作品《山西面食》将山西面食花样繁多、鲜香美味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宏大的山西面食文化题材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盘中餐”。音乐类最佳作品《山西好风光》将表里山河的三晋风光、五千年的历史文脉传承、人民群众乐享盛世的人文气象完美呈现。优秀“群星奖”作品基层行活动,整合了舞蹈《乐秋》、小戏《山村App》、曲艺《我是你的眼》等12部优秀“群星奖”作品集中赴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巡演。图书馆系统开展“文化行三晋 讲座走基层”活动,依托“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文源讲坛凝聚优质师资,形成合力,辐射全省,活动采取你点我送、你需我有、播种文化的方式,加大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向基层供给力度。通过现场讲座和网络直播两种形式,将近80场公益讲座送到了乡镇干部、煤矿工人、乡村贫困户、创业青年、教师和学生身边,受益人次达320万。
文化建设全民参与度日渐提高,文化自信呈现全新气象
按照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我省积极探索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有效管理体制,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中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组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理事会。同时,依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吸引有实力的社会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晋中市图书馆打破传统管理模式,采用“政府采购、公司运作、全民共享”的全流程服务外包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专业图书馆管理服务公司合理合法、有序参与场馆运营,目前,该馆是全国首家引入社会力量全流程参与专业服务的地市级图书馆。
各级文旅部门及公共文化机构不断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培养力度,去年以来共培训图书馆、文化馆(站)专业公共文化服务人员56329人次,培训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兼职人员、文化志愿者以及文化社团人员4.29万人次。全省12个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全年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组织1200余名志愿者开展边疆民族地区志愿服务、基层文化机构志愿服务、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公共数字文化走基层活动等形式的“春雨工程”志愿服务项目,惠及近百万人次。
从2017年起,我省在基层文物保护部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推出“文明守望工程”,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目前,全省已有88处文物古建被认养。5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不改变所有权,88处文物古建有了保护责任人——文物认养的山西探索》,全面介绍了山西文物古建被人民群众认养的探索、经验与成果。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大餐,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惠及群众、欢乐万家的民生实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让文化之风充盈社会空间,公共文化服务永远在路上!(记者郑凤岐 史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