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 4月16日,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90后”员工张海龙进入封控区工作的第3天。21:49,暂时结束了工作的他发给记者一张晚餐照片,随后通过微信,记者与张海龙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交流……
“晚饭吃饱了吗?”
“吃饱了,吃饱了,除了一日三餐还给我们配备了许多方便食品。”张海龙笑着回答。
聊天中,记者得知,4月14日,他主动请缨,成为了申请前往封控区工作的第一批志愿者之一,也是新建路小学第一位被指派参与封控值守工作的志愿者。
“14号上午10:00那时我还在社区里志愿服务,看到学校的紧急通知,我第一个就报了名。”张海龙说,“中午11:50刚拿起碗筷我就接到了教育局的电话,通知我马上赶往街道办事处报到,简单吃了几口赶到报到处,紧接着就对我们进行了集中动员培训,随后接到了新的命令,穿上防护服,10分钟后进入封控区开始工作,在电话里我和爸妈和校长冯荷霞简单说明了情况。”
“周边的父母、同事知道了以后,支持你的决定吗?”
“父母年纪大了,多少有点担心,但还是非常支持我。冯校长知道我没来得及准备生活用品,还挑了几件她爱人的衣服,特地买了苹果给我送过来,告我说这是寓意着‘平安’。”说到这儿张海龙稍有哽咽……
1991年出生的张海龙在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上班,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主动申请成为了学校的一名志愿者,负责疫情期间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这一次,由于需要一批参与封控区工作的值守人员,新建路小学党支部向全校党员干部发出倡议,号召大家积极贡献力量,他又一次第一个站了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毅然地决定参与到这个可能充满危险的工作中?”
“我是个青年,是一个退伍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依然记得告别军营时留下的铮铮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今天我们生活的幸福家园面临疫情,我觉得疫情也是一场战争,在这种关键时刻,正是我们年轻人应该挺身而出的时候,作为一名‘90后’共产党员,我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
张海龙所在的封控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共有10个单元168户。小区设施陈旧,人员较杂、有精神病患者、有盲人、有残疾人、还有年迈的老人。他的日常工作是穿着防护服穿梭于楼宇之间,为群众送菜送药、帮助倒垃圾,遇到有些居民心里负担重、有焦虑情绪的,陪他们聊聊天,耐心开导。遇到有些不配合的居民便耐心安抚情绪,为他们解读疫情防控政策,尽可能的沟通协调满足居民诉求。
说到这些天值守工作印象深刻的事情,张海龙笑了:“大多数人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封控区的工作人员都加入到了咱们居民微信群里,目的是方便随时了解居民诉求。昨天记得有一位阿姨在群里说,这么晚了楼下有个小伙子‘大白’还在工作,外面还这么冷,孩子真辛苦。还有居民说,要是能替换,我自己去换了这些小伙子,太辛苦了,他们还是一群孩子。看到他们这样说,真的让我感觉挺欣慰的,感觉自己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他还告诉记者,前进的力量还来自于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封控一组组长岳建平、社区工作人员张海秀、公安民警李波、医护人员郭晓壮、志愿者界宝林、志愿者罗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越是风疾雨骤,越是考验责任;越是关键时刻,越能见证担当奉献。像张海龙一样的“90”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含义,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奔跑在战“疫”最前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着青春正能量。
就在采访快要结束时,张海龙所在的封控区已调整为管控区,记者和他约定,疫情走后的浓烈夏日,再来一次青春的畅谈……(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