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赵瑛:那些生死毫厘间的担当与感动
2022-09-23 17:15:14    来源:黄河新闻网

当笔者在和谐医疗综合门诊初见全省知名普外、乳腺外科专家赵瑛时,窗明几净的诊室,如沐春风的话语,使人很难一下子将眼前这位爽朗干练的医疗专家,与那些曾经发生在手术台上的惊心动魄,毫厘之间的生死联系起来。

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24岁韶华之龄进入山大一院外科、普外科,到担任山大一院普外科副主任、腺体外科主任,成为普外科首席专家,四十多年的医师生涯,赵瑛的经历足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多少濒临枯萎的生命在她的手中重新绽放,多少医者担当的感动镌刻进病人的一生……,我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一尽数赵瑛的故事,只能在此撷取几件,为后来者诠释何谓大医精诚。

故事一:晋沪千里接通“生命管”

1989年,当时的赵瑛作为山大一院一名普外科医生,在前辈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工作,她迎来了职业生涯一次重大的考验。一名太原某工厂的生产调度员因肠系膜根部扭转,导致全小肠和右半结肠坏死,艰难而惊心动魄的手术在赵瑛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展开了。

“当时打开腹部,肠系膜根部扭转720度,小肠和右半结肠都成了黑色。”病人症状很严重,坏死的肠管如果不切除,会有生命危险,可如果切除了小肠,病人消化吸收受严重影响,一样很难存活。得知这个消息的病人妻子,晕倒在了医院的诊室外。

怎么办?复位了扭转的肠管后,赵瑛和同事们把20公分恢复血运的空肠留下来,其它的都进行了切除。可一个月后,病人再次出现腹痛,最后这段小肠也不得被切除。

完全没有了小肠,营养物质不能经肠道吸收,这样下去等待他的将是消耗,衰竭,死亡的结局。能不能活下去?如何为他解决营养问题是关键,但是怎么去做?如何去做?周围所有人都暗暗摇头,为这个正当盛年36岁的男人惋惜。这个年龄的人正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一旦他没了,对家人无异于天塌地陷。

1989年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但那时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学术会议和交流很少,医疗水平与现在无法相比,尤其是在地处北方的山西,无论医疗设备还是治疗理念方面,亟待向发达省份看齐。凄凉无助的眼神,时时刻刻揪着赵瑛的心,真的没希望了吗?山西没有办法,外省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份报纸上,赵瑛看到上海中山医院为一位肠扭转肠坏死女性病人行全小肠右半结肠切除,通过静脉营养已存活三年六个月。看到希望的曙光,赵瑛马上前往上海。

在上海中山医院,经过多方打听,赵瑛找到了这名病人。最让她受触动的是,当找到病人家楼下,邻居们帮忙朝楼上喊她的名字时,耳听得楼梯一阵“噔噔”声响,竟然快步下来一个精神很好的年轻姑娘。

“那个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找错了人,本以为这样一个病人,一定是体弱无力、精神不振,没想到打眼一瞧竟像是个正常人。”事实面前,赵瑛不由得为医学的神奇惊叹,同时也对老家病例的治疗充满信心。

静脉营养,在当时是一种新理念,上海这位病人能够长期存活,关键就在于通过静脉营养供应保证身体需求。赵瑛经过努力,争取到了一种关键器材:进口营养液输送管,而且将营养治疗的理念与具体实施方法带回了山西。

这次上海行,改变了太原那位小肠全切除病人的命运,静脉营养让他的生命得以延续,并且基本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上海之行对赵瑛的职业生涯也影响非凡,甚至对推动山西在这一领域的医学进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很多重大外科手术及癌症手术前后,病人很长时间无法正常进食,体内的脏器不能维持正常功能,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导致很多病人无法存活。营养治疗的开展,使无数病人从中获益,挽回了生命。

故事二:“绝处逢生”的奇迹与感动

赵瑛说,一个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能从濒临绝望的状况下挽救回生命,而有时见证顽强的生命力带来的奇迹和感动,甚至会超越这种成就感。

在赵瑛的记忆中,有两位孕妇病患的身影始终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几年前,一位妊娠36周腹痛病人,因为出血2天经历4次手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在重症监护病房救治一月后,确诊重症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昏迷,腹腔高压,病人家属在看到治疗可能无望的情况下,准备放弃治疗带着病人回老家。

看到这样的情况,作为医师的赵瑛内心很是纠结,前期的误诊使这位年仅30岁的生命濒临凋谢,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手术,或许能给病人带来生机,但手术的风险极大,即使搬动病人,其仅存的心跳都可能会停止,也许手术台也下不了。

怎么办?赵瑛最终在风险和生命之间做出了抉择。她和病人家属充分沟通,征得对方的理解支持,一场与死神较量的漫长手术和治疗之路开始了。整整七个月中,病人先后进行了八次手术,昏迷21天,下达15次病危通知,呼吸机辅助呼吸77天,重症监护病房127天,最终奇迹出现,病人痊愈出院。

“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抢救回来,但我是医生,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尽最大的努力,能救一个是一个。”赵瑛说,只有尽力了,她才能心安。

还有一位孕妇病患,怀孕之后就经常肚子疼,不能正常进食,最初家人以为是妊娠反应,可到医院检查之后,才发现已经是癌症晚期,不可能治愈。当时胎儿已经26周,无论孕妇自己还是家人,都希望胎儿能存活下来,让这位命运多舛的女人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经过赵瑛和同事们努力,孕妇靠输入营养液保证胎儿生长40天,顽强的新生命与肿瘤细胞争夺营养,竟然占据了上风,后来孩子顺利生产,身体健康。这件事对赵瑛的触动很大,生命的坚强令人动容,她对职业,对人生价值都有了新的思考。

故事三:手术台上的“救火队员”

时间流逝如斯,赵瑛从一名充满激情、不知疲倦的年轻医生,到现在花甲之年,依然经常为很多医院的病人排忧解难。作为省内普外科权威专家,她被誉为手术台上的“救火队员”。

前两年,阳泉某医院突然打来电话求助,手术台上有病人大出血,情况十万火急。赵瑛电话里只撂下一句:“按住出血口,等着我!”

下楼开车,奔赴阳泉。到了医院,手术台上的医生按着出血口,脸色煞白,出血10000毫升的病人处在生命边缘。“让我来!”赵瑛接管了手术,医生手松开的一瞬间,血液喷涌而出。这位切除胰腺肿瘤导致大出血的病人,在胆大心细的赵瑛手中,出血口被稳稳缝合,又一位年轻的生命被成功救治。

四十多年的医生生涯中,凌晨两三点去抢救病人,连续一周加班不回家,对赵瑛来说曾经都是家常便饭。怀孕时挺着大肚子蹬自行车上班,产后70天就回归岗位,以至于通情达理的婆婆半是心疼半是埋怨:“咱家这是给医院娶了个媳妇!”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医者仁心的精神历久弥坚。赵瑛说自己从来不后悔做医生,她也经常动员自己家中的后辈们学医,“踏踏实实,治病救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这就是一个医生的责任和本分。”她也经常鼓励年轻的医生,要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当好一名医生,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宽容,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在山大一院、在博爱医院、在和谐医疗,赵瑛的医生生涯仍在继续,她的动人故事也仍在继续。

[编辑:张楠]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