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综合信息·市县>
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三产”有机融合 走活乡村振兴大棋局
2024-03-07 17:13:19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近年来,小店区立足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激活乡村资源,不断筑牢“一产”根基,端稳端牢“粮食饭碗”,推动“接二连三”产业蓬勃发展,“三产融合”逐渐凸显,村域产业呈现出“1+1+1>3”的优势局面。

近日,记者在小店区刘家堡村采访,深入了解该村聚力发展农业产业、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康养、田园休闲“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路径。

“一产”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大辣椒、富乐夕阳、天堂鸟……不同品种的花束颜色各异、竞相绽放。初春乍暖还寒,但进入刘家堡村蝴蝶兰种植基地的大棚,记者却能感受到大棚内暖意融融。该种植棚采用智能温室调节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调节温度、湿度以及土壤营养状况,可为花卉提供最为科学的生长环境。“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育苗到保鲜运输都有专业的流程,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规模、产量在华北地区名列前茅。”刘家堡村接待中心负责人吴力军介绍,“蝴蝶兰对空间规模要求不高,几十亩土地便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不仅如此,这些种植基地还为村民提供了众多工作岗位,带领村民一起走上致富路。”

除了产品销售,这些种植基地还经常举办一些区域性论坛活动,为各地种植户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来此落地生根。刘家堡村还致力于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发展模式,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培训、咨询、技术指导,形成了集农趣活动、农耕体验、共享庄园经济等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板块。

“二产”拓宽农产品销售新渠道

走在刘家堡村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石磨豆腐坊、磨油坊、石磨面坊、元宵作坊和醋坊。豆腐飘香醋醉人,这些特色产业原本就是村民的生活日常,但对游客来说,这些磨坊营生却是新鲜的,是代表绿色健康的新“食”尚。

脱、洗、闷、磨、晾,饱满的粮食经过现场加工与包装,变成了一份份质优价美的五谷产品。在山西黑子商贸总经理赵晋华经营的石磨面坊中,记者体会到了传统食品加工业的魅力。赵晋华告诉记者:“自2021年入驻刘家堡村以来,销路越来越广,销量也年年上升,在节假日,工坊需要六七个员工一起作业,买卖异常火爆。工坊里高粱、玉米等杂粮来自当地,节省了运力成本,也为当地粮食产品打开了销路。经过几天的生产流程后,颗颗饱满的谷物变成了游客能够拿在手中、打包带走的刘家堡村‘记忆’。”

村民们精于“磨”,游客们乐于尝,刘家堡村人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起酿出刘家堡的幸福味道,“磨”出刘家堡的致富经。

“三产”助力新农村提档升级

“这里离市区不远,开车过来才十几分钟,我经常带孩子来这里感受咱们传统的非遗文化。”在刘家堡村非遗文化一条街的釉里文化店,记者看到,游客李女士正陪着孩子制作陶艺。

2021年1月,刘家堡村非遗文化一条街建成开放,并迅速走红,成为周边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地。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太原剪纸、傅山卤肉、西华门舞狮表演等,美轮美奂、美不胜收。游客来到这里可观赏、可消费、可体验制作非遗产品。

“把非遗传承人请过来,助力非遗传承,带动村民参与非遗传承。同时,借非遗文化优势,发展乡村假日旅游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刘家堡村党委书记乔武平说。

此外,已连续开展了3年的“堡里有年味·回村过大年”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据统计,龙年春节期间,刘家堡村客流量累计达67.2万人次,总营业额达2000万元,相比于上一年,实现了客流量与营业额双重增长。

现代管理促进农业提档升级、传统工艺助力农产品深加工持续发展、特色资源推动文旅产业奋勇争先……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刘家堡村脱胎换骨,全力打造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实习记者 姚雅馨)

[编辑:张楠]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