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文化中国行”之走进大美青海】青海刚察:共筑生态屏障 守护湟鱼家园
2024-08-23 20:43:58    来源:青海新闻网

8月23日,“‘文化中国行’之走进大美青海”全国重点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实地采访青海湖湟鱼保护工作。

采访团来到刚察县湟鱼家园,虽时至8月,但仍有部分“滞留”的湟鱼在河道中游荡,鱼鸥时而飞过,为游客呈现了一幅幅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湟鱼的翩翩身姿,感受它们在清澈水域中自由游弋的灵动之美、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还可以在观鱼台上,亲手将鱼儿放入水中,体验放流的喜悦与生命的尊严。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它是青海湖“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的核心物种。为了保护湟鱼,青海省先后6次封湖育鱼并持续至今,湟鱼也从“濒危”物种降为“易危”物种。这一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围绕湟鱼和青海湖开展的一系列环境整治和人工增殖放流等保护手段的介入。

近年来,刚察县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落实省政府“封湖育鱼”相关政策,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湟鱼资源的保护力度,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从2002年的2592吨增加到如今的12.03万吨,再现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群鸟猎鱼”“鲤鱼跳龙门”的奇特自然景观。

每年夏季6至7月份,青海湖湟鱼逆流而上,它们密集成群,溯河洄游刚察境内的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哈尔盖河、吉尔孟河受精产卵。

湟鱼洄游产卵过程是九死一生,不仅要警惕河边捕猎的鸟类,还要顾及水流速度,如果水流动得太快,他们会又被冲回原地。只有最强壮、最优秀的湟鱼,才能完成这场生命的延续。

湟鱼洄游之路充满艰难险阻,从产卵到孵化,湟鱼鱼卵的自然出苗率往往不到千分之二。除了封湖育鱼,增殖放流也是湟鱼数量增长的重要手段。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助理工程师郭若晨介绍,青海湖周边的气候条件比较恶劣,青海湖的湟鱼在河道自然产卵生下的小宝宝会由于河道断流、天气变化、天敌捕食等因素,导致它们存活比较困难,所以要通过人工繁殖的方式,帮助它保证种群数量。

为恢复裸鲤资源,青海省在1997年设立了两处增殖放流站,着手研究人工孵化技术。从建站起,技术人员反复寻找和摸索青海湖裸鲤人工繁育的方法,到2000年逐渐掌握了技术要领,形成人工采卵、授精、脱粘、孵化、破膜、幼苗培育等阶段的操作规程。

青海湖裸鲤“助产师”的工作主要是去青海湖裸鲤洄游鱼群较大的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黑马河进行人工采集受精卵,把采集的受精卵带到孵化车间,交由青海湖裸鲤“育婴师”进行24小时精心地孵化培育。培育到完全平游一周后,也就是鱼苗“满月”了,就将鱼苗运至西宁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放入池塘中,交由青海湖裸鲤“培育师”进行培育。在中心寄养一年以后,送回到家乡,放归大自然。

[编辑:马杰]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