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文化中国行”之走进大美青海】青海原子城纪念馆:这样的思政课 走“新”更走“心”
2024-08-23 20:58:26    来源:青海新闻网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开展红色实践育人是新时代纪念馆“大思政课”建设的题中之义。

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教育基地,如何更好发挥主阵地教育功能?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是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在思政课建设当中发挥了专题思政课的作用。  

纪念馆入口处。赵晶摄

如何依托纪念馆主阵地,上好“纪念馆里的思政课”,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求得“最优解”。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馆长马清芳说,“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通过纪念馆展陈的图文、实物等,可以看到功勋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青海高原无私奉献、默默奋斗的故事,全面了解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历史全貌,感悟“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激励青少年认真学习领悟、传承弘扬红色精神,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纪念馆陈列的文物。赵晶摄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今年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为主题,重点打造的情景党课《永不褪色的金银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以一种全新的打开方式在广大师生心中激起层层波澜。

这种别具一格的思政教育更加贴近青少年,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实践。  

到大学开展主题宣讲。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供图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打造的《永不褪色的金银滩》《信仰支撑》等多堂思政课,以演讲、音诗画、情景剧、现场讲解等方式展开,时长一般在60到70分钟之间,生动讲述“两弹一星”研制的辉煌历程和“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真情讲述了新中国科技拓荒者和建设者、创业者汇聚金银滩,战天斗地、披荆斩棘的爱国奋斗事迹和深钻细研、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故事。

2023年,青海原子城纪念馆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30余场,成效显著。去年9月,《永不褪色的金银滩》以开学第一课的形式,到青海建筑职业学院、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民族大学等省内学校进行宣讲,深情的讲解、精彩的演绎,激荡心灵、感人至深,赢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和强烈共鸣。

如何才能更“懂”这代年轻人?如何让思政课答好青春之问?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寻求“一题多解”。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在游览效果上下足了功夫。对纪念馆及红色纪念设施进行全景航拍数字化采集,并对纪念馆整体区域进行倾斜摄影及建模,配以文字简介及语音讲解,将物质层面的红色遗产与非物质层面的历史记忆相结合,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制约。

纪念馆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新媒体矩阵的加持,让“大思政课”活起来、立起来。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以文字、图片、微视频等多种方式,深度挖掘照片、展板、文物、人物的故事。每周定期推送一篇微视频,用藏语、蒙语、汉语等多种语言进行讲述,用“网言网语”“青言青语”在网络云课堂上好“大思政课”,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让“有意义”变得“有意思”。目前,已发布微视频作品60余期,抖音平台关注量超过3万、点赞量超过1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超过15万。 

纪念馆陈列。赵晶摄

今年6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在主持召开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座谈会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打造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受感染并终身受益的思政课。

按照省委总体部署,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在服务全省大局的思路举措更加明晰。马清芳表示,下一步,纪念馆将不断挖掘原子城红色文化资源,继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有效促进纪念馆红色资源融入学校思政课程,努力将“两弹一星”红色故事转化为学校思政课最宝贵的优质教育资源,使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实现纪念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向共赢。

[编辑:马杰]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