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方案》出台
我省将积极开展地热能利用试点示范
近日,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方案》,明确我省将聚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
从严审核露天矿山项目
我省将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各类空间布局。细化完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绿色转型项目预留发展空间。
持续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
从严审核露天矿山项目,对新建露天矿山项目采取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加强对矿山、矿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对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露天矿山项目停产整治,经整治不达标的一律不得恢复生产。
坚决兜住能源安全底线
实施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加强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兼顾省内自用和外送需求,合理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增强煤炭稳定供应、市场调节和应急保障能力,坚决兜住能源安全底线。
科学有序布局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加快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建设。因地制宜推广“煤改气”。
积极开展地热能利用试点示范,支持太原、大同、忻州、晋中、临汾、运城等市创建地热供暖示范区,加大地热能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机构的应用。
大力推进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发展。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实施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大力推动钢铁、建材、焦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绿色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新建、改扩建项目能耗和环境准入。全面加快重点行业淘汰升级,鼓励有条件的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适度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氢冶金。
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在钢铁、焦化、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加快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清洁生产改造,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更多企业和园区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单,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
推动高速公路工程绿色公路创建全覆盖
实施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行动。完善铁路、公路网络,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新建或迁建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及储煤基地等,原则上接入铁路专用线或管道。鼓励工矿、粮食等企业积极开展货物运输“散改集”,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
推动高速公路工程绿色公路创建全覆盖,因地制宜开展“光伏+高速公路”建设。提高新建车站、机场等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有序建设低碳(近零碳)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加大城市建成区公交、出租、环卫、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渣土运输、非道路移动机械等车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替代力度,大力推动车龄较长的新能源公交车更新。
打造城市集中供热多能互补供暖体系
实施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行动。推广绿色建造方式,优先选用绿色建材。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加大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鼓励建设以“光储直柔”为特征的新型建筑电力系统。
打造城市集中供热为主、可再生能源供暖为补充的多能互补供暖体系,新建居民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因地制宜使用清洁能源取暖。
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程。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建立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强化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综合治理等。(记者 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