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枝独秀玉露香。”来自山西临汾隰县的“新农人”刘志军一脸骄傲地说道,他手里捧着的,正是被誉为“中国梨王”的隰县玉露香梨。
玉露香梨,是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母本,以河北雪花梨为父本,经过生物学上的优选优育所培育出的新品种,由于果肉晶莹剔透,果香清甜,汁水宛如玉露琼浆,故名“玉露香梨”。
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勇于开拓创新的隰县人为玉露香梨找到了新的销售路子,使得这一土生土长的香梨产业通过电商走红全国,成为了当地农民振兴乡村的关键力量。
以刘志军为例,自从2020年开始向拼多多等平台供货起,玉露香梨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他更是与朋友合作,直接在拼多多上开店,店铺上线仅一个月,日单量就接近200单,荣登百亿补贴梨子畅销榜。
更低的门槛、更多的生意不断推动服务的外延,可喜的是,在电商平台之外,当地紧贴市场需求的配套产业也渐成生态。电商平台能撬动多少个就业岗位?这个数字仍在不断扩大。
更低的门槛,更优的玩法,月销数千单
刘志军是土生土长的隰县人,在他的讲述中,家乡有两张可以叫响全国的名片,一张是悬空寺小西天,因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另一张就是玉露香梨,迄今已有40多年的栽种历史。
尽管如今这两张名片都已被人熟知,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隰县是当地出名的贫困县,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玉露香梨的销售一直是个难题。
2009年大专毕业后,为谋求更好的发展,刘志军毅然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在北京一家汽车公司里,从事整车组装工作,刘志军一个月能赚到4000元左右。4000元的收入不低但也谈不上高,在刘志军看来,北漂生活成本太高,薪资难有结余,思来想去,不如回家种水果。
2011年,北漂两年后的刘志军回乡种起了红富士苹果。隰县地处北纬36度优质水果生产带,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具有种水果的天然优势,之后几年里,刘志军一直在老家经营着水果种植与销售的生意。不仅上下班时间自由,挣的钱也越来越多。
眼见日子越来越有奔头,2018年,一场冻害天气毁了刘志军一年的收成,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再次北漂,开启了做物流快递员的日子。至今,他仍记得那年双11一天工作14-15小时的场景,只能在工作间隙吃饭,又累又忙。
俗话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正是这次的经历,让刘志军意识到了水果电商可观的发展前景,不甘心就此放弃的他,打了一年工,又返回家乡干起了老本行。
在老家,刘志军有八九十亩地,最初主种红富士,在线下渠道销售。但国内苹果种植面积占到全球的50%左右,市场竞争激烈。再次回到隰县的他,决定改种当地地标农产品玉露香梨,且销售渠道开始转向线上。
隰县玉露香梨通过拼多多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2020年是刘志军生意的重要拐点。在此之前,他种的梨全都通过线下批发和大客户渠道销售,年销量20-30万斤。2020年在朋友的带动下,刘志军开始向拼多多等线上平台供货,打开了生意新增量,至今收入翻番。2024年,刘志军销售玉露香梨总重超过了200万斤,线上渠道涨幅明显,其中,拼多多占比最大。2025年初,刘志军又和朋友合作,在拼多多上经营起了自己的店铺。
“拼多多对我们这些‘新农人’很友好,不仅准入门槛低,去年下半年还提出要全力扶持像隰县玉露香梨这样的新质供给,保证商家获得稳定的销量和利润,这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刘志军表示。
去年下半年,拼多多相继落地了“百亿减免”、“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等一系列政策,针对新质商家推出从产品、营销、运营到供应链的全链路扶持政策。在刘志军看来,这些政策就像是一剂强心针,让商家能集中精力专注于产品本身的同时,也降低了商家的准入门槛和运营成本。
这些年,刘志军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对比做线下单一渠道时的年收入,几乎翻倍增长。入驻拼多多一个月时间,日均销量接近200单,单品SKU已经登上拼多多百亿补贴梨畅销榜。
玉露香梨单品SKU已经登上拼多多百亿补贴梨畅销榜
更多的订单,更火的生意,带动友邻家门口就业
今年初,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的《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创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更广泛的人群。从激发就业生态的维度出发,拼多多走出了一条普惠型道路,不仅为传统就业市场的强势群体创造了就业机会,更为弱势和困难群体提供了就业空间。
近年来,隰县不断壮大的玉露香梨产业,拓展了种植、包装等环节的用工需求,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难题。
在刘志军经营的果园里,田间基础管理工作目前都依靠自动灌溉系统完成,但关键的修剪、套袋、疏果、打包等工作,仍需要不少人力支持。
每到果树修剪、给果子套袋的阶段,刘志军就会从附近村子找工人帮忙,每次把信息往招工群一发,几分钟就能收到应聘电话。按照他开出的工资标准,工人每套一个梨,就能赚一毛钱,动作麻利的工人每天能收入500-600元。八九十亩地,十几个工人套袋4天左右,人均收入就达到了当地的平均月薪。而到了每年9月的收获阶段,刘志军又会找更多人来帮忙采摘、打包,忙碌期日薪高达170元。
“我们的工作简单,上手快,像套袋、打包这样的工作,家里种果树的老百姓们基本都会。”刘志军解释道,这就很好解决了宝妈和留守中老年人的就业增收问题。而自从农村电商带动了玉露香梨发展,一些原本选择到县城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选择返乡加入。
眼下,刘志军每年累计招收的当地工人能达到数百人,团队中有80%的正式员工属于曾经面临就业问题的家庭主妇,三分之一的人属于大学生或城市就业返乡人群。人回来了,镜头架起来了,货卖出去了,老百姓的钱包也鼓起来了。
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分析指出,近年来,拼多多不断发挥生态中枢作用,创造了三大就业增长点——自主创业增加就业、产业升级带动就业、海外业务促进就业。
具体来看,电商平台打造的低门槛营商环境利于自主创业,使得大学生等群体积极参与,用创业实现就业;“电商西进”等政策打破地域限制,拓宽市场空间;“百亿补贴”“百亿减免”等则降低商家经营成本,帮助商家良性发展、稳定就业岗位;而海外业务拓展市场,使得商家在创新升级、发展壮大等过程中,进一步创造就业岗位。而据《报告》测算,拥有1420万活跃商家的拼多多,在国内累计激发就业岗位5532.1万个。
更大的需求,更优的服务,激活供给端生态
订单越来越多,市场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增加匹配商家供应的服务也就势在必行。
“玉露香梨好吃是好吃,但是不耐放,一放就烂。”刘志军以前经常会听到消费者这样的评价,他自己也深有感触,“由于玉露香梨这个品种的成熟期比酥梨要早,在晋中地区约9月上旬成熟,以前果农们用土窑洞储存,没办法存放太长时间。”刘志军表示,延期销售的策略只能是通过恒温冷库储藏来实现,配套的生产栽培和储藏保鲜技术落地以后,隰县玉露香梨的供应期基本上能达到八九个月。
于是刘志军开始在当地自建冷库,存储从各村果农处收来的梨子。冷链仓储保鲜,是实现从农产品到商品的重要推手,也是让香梨跨越时间和空间局限的第一步。刘志军以自家冷库为例向记者讲述,每年下果之后,果子全部都放在恒温库里,以观望一个稳定的市场价格,“行情不好的时候价格只有1块多,等差不多涨到3块、4块的时候,就可以卖了。”
刘志军建冷库的故事是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电商就业体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岗位本身,更能通过挖掘市场需求,匹配商家供应,进一步激活供给端的配套服务。
隰县野里垣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就是目前当地最大的专注于智能分拣、物流配送的梨果生产加工企业,车间两条分拣线一天最多能选出4万多公斤优质玉露香梨,经过精准分选、精细分类、精心包装后,梨果附加值能提升至20%以上。
据刘志军介绍,当地百人规模以上的企业能达到七八家,他自己也在去年成立了一家小型配套加工公司,现有员工近10人。近年来,隰县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23个主体,新建4.7万立方米,存储量增加1.3万吨,县里建成配套冷库11万吨,玉露香梨智能分选线达10余条,形成了一条集种植、采摘、包装、出口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玉露香梨第一县。
“触网”短短五年时间,刘志军就感受到了村子里的变化。如今,不少人家都在县城里买了房,从农村搬到城市生活。一到梨树修剪、采收季,家家户户外出的人又回来了,村头巷尾停满了小汽车,场面非常热闹。快递物流也迎来了新气象,一改小推车送梨出村的场面,现在忙碌时,一天几辆9.6米的大货车把玉露香梨往外拉,通过电商送进千家万户。
在拼多多上,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电商平台作为连接广大中小商家和用户、线上和线下产业链的综合数字生态系统,正通过持续的业态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