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太原市教育局获悉:为加快补齐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太原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综合体育活动的七项措施》。
措施要求,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强化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刚性要求,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确保每名中小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体育活动课),高中每周3—5节体育课(体育活动课)。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让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脚下有力,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创造力,以学生参与20分钟有氧运动为标准,形成一个或若干个基本覆盖全校的项目,带动学生广泛参与。市县两级共同督促学校落实校内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对未落实的学校随时通报。
各学校每学期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联赛,小学每班不少于4场,初中不少于3场,高中不少于2场。比赛项目由各校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安排。各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分别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体育节和运动会。加强市、区、校三级学生体测数据和体检数据的整合、分析与比对功能,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帮助家长动态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针对体质健康统测排名后1/3的学校,因地制宜制定改进和提升方案。(记者 田晓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