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春日的暖阳洒在长治市长子县南张河村的屋顶上,成片的光伏板泛着粼粼波光。这个曾因煤矿采空区搬迁而陷入发展困境的村庄,如今借力分布式光伏“集中汇流、升压并网”项目,正焕发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走进村民李秀兰家的小院,65岁的她指着屋顶的光伏板,笑容满面:“以前屋顶只能遮风挡雨,现在装上这36块板子,每年租金就有2000多元,用电不愁,还能卖电增收!”老伴王大爷感慨:“搬来新村十几年,没想到光伏让咱赶上了好日子!”南张河村曾是传统采煤区,2008年因采空区治理,59户村民整体搬迁。近年来,村里将闲置屋顶变为“绿色电站”,全村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超600千瓦,户均年增收逾3000元。村民们从最初的疑虑到全力支持,如同春苗破土,见证着观念与生活的双重蝶变。
南张河村的蝶变非一帆风顺。村支书王卫星回忆,过去村里发展受限于传统能源模式,供电台区容量仅200千伏安,若按低压并网方式,光伏发电规模难以突破。但村民对清洁能源的渴望与企业的开发热情,让矛盾逐渐凸显。“配变容量不足,光伏发电可能引发电网过载。可大家不想错过这机会啊!”王卫星感慨。
转机出现在多方协作的智慧中。国网山西长子县供电公司主动对接光伏企业,联合政府创新推出“集中汇流、升压并网”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低压汇流网、升压变等设施,将分散的屋顶光伏集中升压后并入电网。技术员魏志刚至今记得攻坚时的场景:“供电公司派专班驻点,和我们一起测数据、调方案。村民起初有疑虑,我们就挨家挨户算账:一块板子一年租金60元,发电收益还能分红!”
春日的村头光伏汇流站内,监控屏幕上的数据曲线跃动如音符。魏志刚紧盯参数,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光照足时,电站一天能发4000多度电,抵得上过去全村小半月的用电量。”为确保设备稳定,供电公司的徐师傅每月都来巡检线路,春季风大时更是细致入微,他挎着工具包边走边说:“设备维护容不得马虎,不能让村民的‘阳光存折’打了折扣。”
暮色渐沉,光伏板与农家小院相映成趣。院角的太阳能路灯蓦然亮起,李秀兰掰着手指盘算:“等夏天发电多,给孙子买辆新自行车!”晚风拂过田野,送来阵阵花香。南张河村的故事,正如这春光里的新绿,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晕染出无限希望。(郭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