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一切为了三晋大地粮食安全——山西“抗旱保夏粮保春播”攻坚战进行时
2025-05-18 07:01:04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今年3月以来,三晋大地旱情加剧。全省平均降水较常年偏少20%左右,部分地区偏少40%左右,气温偏高,大风不停,小麦受旱、春播受阻,粮食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我省上下群策群力,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旱保夏粮保春播”攻坚战,全力守护三晋大地的粮食安全。

资金“活水”及时涌流

筑牢抗旱后盾

资金是抗旱的重要保障。在这场攻坚战中,各级财政迅速响应,以超常规速度下达资金,为抗旱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紧急行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拨付山西5410万元,重点补助相关地区开展喷肥保苗、浇水补墒、农作物改种补种等抗旱防灾救灾措施,助力减轻灾害影响。省级层面,省农业农村厅紧急下达省级小麦整建制单产提升项目资金5295万元,并允许市县统筹使用“一喷三防”等项目资金,同时额外安排1400万元资金用于抗旱,构建起一张全方位、立体化的抗旱资金保障网。

各地也纷纷因地制宜出台资金支持政策。浮山县安排400万元,对春浇春灌的麦田每亩补贴130元;翼城县财政投入240万元调入400万立方米黄河水,还投入600万元对小麦实施三次叶面喷肥作业;安泽县提前安排900万元,用于春播地输水管道铺设、集雨窖建设和水肥一体化设备建设等。这些资金的及时到位和合理使用,为抗旱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面对旱情,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按照省委“防大汛、抗大旱”“全力争取夏粮丰收”要求,省农业农村厅连续两个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省水利厅派出四个抗旱工作组赴临汾、运城等地进行工作督导,确保抗旱工作有序推进。

科学灌溉精细管理

抢抓农时促丰收

在抗旱一线,科学灌溉和精细化的田间管理是关键。

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曲村的800亩高标准农田里,一条条黑色滴灌带如同“毛细血管”在垄间蜿蜒延伸。依托田间部署的“四情”(苗情、墒情、虫情、灾情)监测点,技术人员远程操控,利用物联网平台实时生成灌溉方案,让配比好的水肥顺着滴灌带精准送达小麦根部。

“过去大水漫灌的时候水量不好掌握,一亩地要浇30—50立方米的水,而现在精准灌溉每亩地只需用水15—20立方米。”种粮大户董会龙介绍,智能灌溉系统还能根据叶片锁水情况动态调节水肥比例,在根系少量补氮,延缓叶片衰老,让“救命水”变成“营养液”。原本需要3—4小时才能完成的浇灌,现在只需要35—40分钟。

为应对旱情,我省各地对能扩浇的地块全力开展移动喷灌,对无浇水条件的地块,则采取无人机喷水等办法保证小麦长势,同时做好“一喷三防”,有效增加千粒重,促进后期产量形成。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冬小麦面积达800万亩,各地正持续关注旱情,及时浇水补墒。截至4月底,全省大中型灌区上放水144处,春灌累计上放水65754.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677万亩次;已实施小麦“一喷三防”650.6万亩次。这些数字彰显了我省科学灌溉与精细管理的良好成效。

四部门联合印发预案

政策引领添信心

5月8日,一则消息给山西抗旱保粮工作注入了新动力。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制定印发《2025年汛期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为全国包括山西的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

预案分灾种明确了汛期农业防灾减灾五项重点任务。在防干旱促生长方面,要求做好水源调度,及早修缮清淤农灌渠道,一旦出现旱情及时浇水补墒,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落实农艺保墒措施。这与我省当前的抗旱工作重点高度契合,为我省后续抗旱保粮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技术指导。

我省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深化部门间常态化协作联动机制。强化防灾应急准备,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和调剂调运,做好应急救灾机具准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加强应急值守,加密灾情调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同时,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评估灾害影响,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指导,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在这场与旱魔的较量中,三晋儿女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虽然旱情仍在持续,但随着各级政策的有力支持、各项抗旱措施的有效落实,山西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抗旱保夏粮保春播”攻坚战,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让三晋大地再次奏响丰收的乐章。(实习记者刘迎春

[编辑:裴芬芬]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